11月5日一大早,宝丰县肖旗乡丁岭村150余亩连片红薯基地里,伴随着拖拉机的轰隆声,村民们除蔓、翻土、捡拾、装袋,翻犁的红薯出土成行,在秋天的阳光下,个个身形饱满、色彩艳丽、煞是好看,红通通的红薯映红了庄稼人的笑容,一派收成的忙碌现象。
“我本年主要莳植徐薯32,这类红薯出粉率高,做出来的粉条迥殊好吃。”莳植大户刘占据算了一笔账,本年的红薯亩产6000多斤,做成粉条出卖,撤除人工和本钱,每亩地净收入4000元摆布。
丰产不仅满了粮仓,更动员大众增收。丁岭村经由过程地皮流转、供应就业岗亭等体式格局给农户带来了可观的收益。现在基地天天雇佣工人30余人,工钱一天60元。
60多岁的王画伉俪从本年三月份到现在一直在基地里事情,现在已熟练地控制了红薯栽种手艺。“我们老两口均匀每个月能拿到三四千元的工资呢!”王画愉快地说。
“我的事情是把地里的红薯装袋、装车,活不重还能在家门口多挣一份收入。”丁岭村脱贫户何玉奇一边搬运着红薯一边愉快地说。
红薯收成的这些天,也是刘占据最忙的时刻,湖北、江苏、河北等地的客商都在预定红薯粉条。“江苏的客商已预定10000斤,第一批红薯粉条,将发送到江苏。”刘占据的脸上乐开了花。
红薯莳植和粉条加工一直以来都是丁岭村的传统产业。近年来,该村充分利用这一传统上风,并以此作为大众致富的主要产业之一,在手艺指导、地皮流转等方面搀扶宽大莳植户。采访中,丁岭村支部书记徐新春通知记者,现在丁岭村已明白将红薯莳植、粉条加工确立为特征产业,经由过程走“村团体 农户 商户”的门路,由村企团结兴办红薯生产、加工企业,吸纳大众带资入股,动员大众增收致富,完成墟落产业兴盛。
莳植一片红薯,生长一个产业,链接一批农户,富足一方庶民。近年来,肖旗乡农业不停向产业化、规模化生长,红薯莳植面积快要4000亩,辣椒、花生、烟叶等特征农产品也蓬勃生长。现在,肖旗乡已建立2个电商效劳站点,主动协助宣扬农户产品信息,使优良农产品搭上电子商务的快车,销往全国各地。
发表评论